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社會學丙上
INTRODUCTORY SOCIOLOGY (C)(1) 
開課學期
99-1 
授課對象
法學組  
授課教師
張志銘 
課號
Soc1008 
課程識別碼
305 101C1 
班次
02 
學分
全/半年
全年 
必/選修
必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五7,8(14:20~16:20) 
上課地點
共104 
備註
總人數上限:10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991Soc1008_02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旨在介紹非主修社會學系的同學認識社會學。社會學作為一門年輕的學門在今天不但已成為所有社會科學的核心科學,也與許多人文科學(如歷史學)和規範科學(如法律學)間產生莫大的互動關聯。如何讓修習本課程的同學在本課程中,既能粗略的瞭解社會學的創制原理、其所要處理的主要議題和理論架構,又能關照到社會學的學科性格以及其與其他學問(尤其是歷史學與法律學)間的關聯性,乃是本課程的教學主旨。  

課程目標
本課程目的旨在於使上課學生具有初步之社會學基礎知識,透過本課程設計之教材、講義與授課,配合課外小組討論與小組報告,讓學生重新思索社會結構、社會行動與社會分配之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獨立判斷、獨立反省之健全人格。
 
課程要求
本課程之進行方式主如下:
(1) 講授課程:透過教授上課講授社會學之內容,建構學生對社會學之基礎理解與認識。
(2) 分組討論:以每組20人,每組由一位「教學助理(Teaching Assistant,TA)」H帶領討論,於課外時間由「教學助理」商借教室,帶領學生進行分組討論,討論內容以上課授課教材、與上課所學之事背景為基礎,將學生上課所學與其生活周遭經驗相互映照,透過討論課程,研討分組報告事宜,並讓學生在討論中再次將學習之社會學之事與生活背景結合。
(3) 分組報告:由各分組之學生,將其準備之報告題目,小組合作分工,尋找相關讀本與資料,於課堂中進行報告,一週約一、二組進行報告,隨後由「教學助理」、與授課教授進行講評,接著帶領全班學生進行討論。

課程要求
課堂參與及小組報告 30%,期中考試 30%,及期末考試佔 40%。

9/17課程說明
第二週 9/24社會學的思維(一)
■ 指定:Johnson Allan G.著,成令方,林鶴玲,吳嘉苓譯,《見樹又見林》第一章「森林、樹群還有那件事」,台北:群學二版,2003
■ 參考:Mills,C.Wright.張君玫、劉今佑譯,《社會學的想像》第一章「前景」1-4節,台北:巨流,1996

第三週 10/1社會學的思維(二)
■ 指定:Johnson Allan G.著,成令方,林鶴玲,吳嘉苓譯,《見樹又見林》第二章「文化」,台北:群學二版,2003
■ 參考:Levine,Robert.馮克云等譯,《時間地圖》第四章「非我族類的時間觀」,台北:商務

第四週 10/8社會學的思維(三)
■ 指定:Johnson Allan G.著,成令方,林鶴玲,吳嘉苓譯,《見樹又見林》第三章「社會生活的結構」,台北:群學二版,2003
■ 參考:Mills,C.Wright.張君玫、劉今佑譯,《社會學的想像》第九章「理性與自由」,台北:巨流,1996

第五週 10/15社會學的思維(四)
■ 指定:Johnson Allan G.著,成令方,林鶴玲,吳嘉苓譯,《見樹又見林》第五章「我們、它和社會互動」,台北:群學二版,2003
■ 參考:Goffman,Evring.徐江敏、李姚軍譯,《日常生活的自我表演》,導論,台北:桂冠

第六週 10/22社會學在今天---當代社會歷史條件的變遷
■ 指定:Anthony Giddens來台演講全文
■ 參考:魏書娥,「全球化趨勢與全球性思考」,選自《第二現代-風險社會的出路》

第七週 10/29 社會學的歷史起源與主要傳統(一)

第八週 11/5社會學的歷史起源與主要傳統(二)

第九週 11/12期中考試

第十週 11/19社會學的歷史起源與主要傳統(三)
■ 第七至十週之參考書目:
Durkheim,Emile,狄玉明譯,《社會學方法的準則》第一章「什麼是社會事實」,北京:商務
Marx,Karl,顧忠華譯,「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德意志意識型態」,《馬克斯恩格斯選集》
Weber,Marx,顧忠華譯,《社會學的基本概念》pp.19-49「社會學與社會行動的概念」,台北:遠流
Schutz,Alfred,盧嵐蘭譯,《社會學世界的現象學》第一章「問題敘述:偉伯方法學的基本概念」、第五章「詮釋社會學的一些基本問題」,台北:桂冠

第十一週 11/26社會文化人格的形成(一)
第十二週 12/3 社會文化人格的形成(二)
第十三週 12/10社會文化人格的形成(三)
■ 十一至十三週之參考書目:
Bauman,Zygmunt.朱道凱譯,《社會學動動腦》第一章「自由與依賴」,台北:群學
Bnendict,Ruth.黃道琳譯,《菊花與劍》第十二章「日本兒童的學習」,台北:桂冠
Abbott,Pamela and Ckaire,Wallace,俞智敏等譯,《女性主義觀點的社會學》第三章「女性及年輕女人」,台北:巨流

第十四週 12/17 群體
■ 參考:Bauman,Zygmunt.朱道凱譯,《社會學動動腦》第二章「我們與他們」、第三章「陌生人」,台北:群學

第十五週 12/24社會組織
■ 參考:Bauman,Zygmunt.朱道凱譯,《社會學動動腦》第四章「一起與分開」,台北:群學

第十六週 12/31社會制度
(83de) 參考:Foucault,Michel.劉北城、楊遠嬰譯,《規訓與懲罰》第七章「管教手段」,台北:桂冠

第十七週 1/7 本學期課程總複習

第十八週 1/14期末考試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Michael Hughes, Carolyn J.Kroehler, Sociology︰the Core, seventh edition
周楊、邱文平譯,《社會學和我們》,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8。
王振寰、瞿海源等編訂,《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第三版,2009。
Johnson Allan G.著,成令方,林鶴玲,吳嘉苓譯,《見樹又見林》,台北:群學二版,2003。
 
參考書目
John J. Macionis, Sociology, Prentice Hall, Inc. fourth edition 1993.
Zygmunt Bauman, Thinking Sociologically, Blackwell , third edition 1992.
張德勝,《社會原理》,台北:巨流,1994。
洪鎌德,《21世紀社會學》,台北:揚智,1998。
朋尼維茲著,孫智綺譯,《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台北:麥田,2002。
安東尼.紀登斯(Anthony Giddens)著,廖仁義譯《批判的社會學導論》,台北: 唐山,
1995。
Bauman,Zygmunt.張君玫譯,《全球化 : 對人類的深遠影響》,台北:群學一版,2000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課堂參與及小組報告 
30% 
 
2. 
期中考試 
30% 
 
3. 
期末考試 
4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17  課程說明  
第2週
9/24  社會學的思維(一)  
第3週
10/01  社會學的思維(二) 
第4週
10/08   社會學的思維(三)  
第5週
10/15  社會學的思維(四)  
第6週
10/22  社會學在今天---當代社會歷史條件的變遷 
第7週
10/29  社會學的歷史起源與主要傳統(一) 
第8週
11/05  社會學的歷史起源與主要傳統(二)  
第9週
11/12  期中考週 
第10週
11/19  社會學的歷史起源與主要傳統(三) 
第11週
11/26  社會文化人格的形成(一) 
第12週
12/03  社會文化人格的形成(二)  
第13週
12/10  社會文化人格的形成(三) 
第14週
12/17  群體與組織 
第15週
12/24  偏差行為、犯罪與社會規範  
第16週
12/31  社會階層化與社會不平等 
第17週
1/07  社會變遷 
第18週
1/14  期末考試